吳哥窟位於柬埔寨西北部,在暹粒市北5.5公里。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,意思為「毗濕奴的神殿」。中國元代古籍《島夷志略》稱之為「桑香佛舍」。它是吳哥古跡中,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,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,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。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。
吳哥窟之廢棄
1431年,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,真臘遷都金邊,次年,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,森林逐漸復蓋漫無人煙的吳哥。後來有些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,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,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,以便到廟宇中朝拜,但吳哥遺迹多不為世人所知。16世紀,此寺被稱為「Angkor Wat」;「Angkor」,來自nagara(都城),Wat是高棉語中的「廟」,「Angkor Wat」即「都城廟」。
被歐洲人發現
城為方形,四門,有護城河環繞……,牆壁的石塊巨大無比,似乎連成一體……建築華麗宏偉,想必是帝王的宮殿。護城河水由東和北方流入,由西和南面流出……。吳哥寺建築舉世無雙,其超絕非凡,筆墨難以形容
但達·馬格達連那的報告,被世人目為天外奇談,一笑置之。
1861年1月,法國生物學家亨利·穆奧為尋找熱帶動物,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迹,1863年在巴黎和倫敦同時發表文圖並茂的法文遊記《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》,他在第十二章《吳哥窟》中寫道:
吳哥是古高棉王國的國都……此地廟宇之宏偉,元勝古希臘、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……一見到吳哥的寺剎,人們立刻忘卻旅途的疲勞,喜悅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,一瞬間間猶如從沙漠踏足綠洲、從混沌的蠻荒進入燦爛的文明
以上資料來自網絡........
吳哥窟 - 是數年前遊歷過的地方,但重看這輯相時,人物景致,依舊歷歷在目,看過觸摸過的石象,爬過穿過的廟宇石台,還在腦海中.......臨離開柬埔寨時,心裡祝福這片土地,希望這裡的小孩健康成長......(相信他們亦長大成人了)......
+-DSC_3379.jpg)

